资治通鉴:所有“逆人性”的行为,都是算计后的最优解!

《资治通鉴》第七十五卷 魏纪七曹魏·邵陵厉公嘉平四年(壬申,公元252年)【原文】王昶、丘俭闻东军败,各烧屯走。朝议欲贬黜诸将,大将军师曰:“我不听公休,以至于此。此我过也,诸将何罪!”悉宥之。师弟安东将军昭时为监军,唯削昭爵而已。以诸葛诞为镇南将军,都督豫州;丘俭为镇东将军,都督扬州。【译文】王昶、丘俭听说东部魏军失败,各自烧毁营地后撤走。朝臣议论想要把诸将罢官降职,大将军司马师说:“我没有听诸葛诞的话,才造成这样的后果。这是我的错误,各位将军有什么罪?”于是全部宽宥了他们。司马师之弟安东将军...


《资治通鉴》第七十五卷 魏纪七曹魏·邵陵厉公嘉平四年(壬申,公元252年)【原文】王昶、丘俭闻东军败,各烧屯走。朝议欲贬黜诸将,大将军师曰:“我不听公休,以至于此。此我过也,诸将何罪!”悉宥之。师弟安东将军昭时为监军,唯削昭爵而已。以诸葛诞为镇南将军,都督豫州;丘俭为镇东将军,都督扬州。【译文】王昶、丘俭听说东部魏军失败,各自烧毁营地后撤走。朝臣议论想要把诸将罢官降职,大将军司马师说:“我没有听诸葛诞的话,才造成这样的后果。这是我的错误,各位将军有什么罪?”于是全部宽宥了他们。司马师之弟安东将军司马昭当时为监军,所以只削去司马昭一人的爵位而已。任命诸葛诞为镇南将军,都督豫州;丘俭为镇东将军,都督扬州。【解析】昨天提到的司马师不听傅嘏的建议,执意发动对孙吴进攻。以司马昭为监军主帅,分三路,胡遵、诸葛诞一路攻打东兴,毋丘俭攻打武昌、王昶攻打南郡。结果发生上面材料第一句话,胡遵、诸葛诞一路被击溃,毋丘俭、王昶闻询立马撤兵。重点不在军事上怎么打输了,而是打输了之后,司马师该怎么收场。之前提到司马师算的账,很大程度是为了政治因素才打这一仗,现在打输了司马师更难受。谁让你当初非要打,人家劝了你还不听。最关键的是什么。你爹司马懿把权力传给你,这不符合规矩啊,而且你司马师也没什么拿的出手的东西,现在打输了,这不证明你司马师不行嘛。“要不,大侄子,你先退下来,让叔叔们先干一干给你把把关,过几年再让你来干?”人就是这样,你要有点事,愿意出手帮的人不会多,给你扯后腿的一定有,你要成事了,都上来道贺,失败了就在一边给你说风凉话。面对军事行动的失败,秋后算账跑不了,关键这个责任怎么算。涉及5个人。监军司马昭、西路王昶、中路毋丘俭、东路诸葛诞和胡遵。真要算起因,是胡遵晚上喝酒,被吴军打了个偷袭,直接奔溃,然后带动着西路、中路军成惊弓之鸟而退兵。要算责任,胡遵是主要责任。神奇的是,司马师并没有拿胡遵开刀,反而拼命的把他给保了下来。昨天的内容也提到,胡遵是司马师他爹司马懿的老部下,属于他们老司马家的铁杆亲信。你司马师要把胡遵给斩,那些司马懿给你留下的军中将领、司马家铁杆怎么看你?必定要离心离德。胡遵必须保。胡遵都没问题,那同为东路军主将之一的诸葛诞,他来背锅?司马师但凡敢这样说,朝堂上下的非议就要让司马师头痛要死。再看东路军王昶、中路军毋丘俭,主动撤兵,没损失只是空废粮草而已。最关键的是,一个是太原王氏的王昶也是司马懿提拔起来的,另一个非常能打的毋丘俭,人家也没错,司马师没理由治,但凡要治其中一个,另一个也要带着处理,不然没办法服众。既然谁都不好处理,那就只有让自家兄弟司马昭来开刀。师弟安东将军昭时为监军,唯削昭爵而已。下面的都不好追责,那就只有领导来嘛,负有领导责任嘛,而且也必须拿领导开刀才够分量。但就算如此,也不过高高举起,低低落下走了个形式而已。明面上这事算是了了,但也让司马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。对于一些地方上的大佬,有不少是和他爹司马懿同一个时代的,又掌握一定兵权,必须要先把这些人都搞定换成自己人。于是司马师对诸葛诞、毋丘俭动手了。但这个动手非常讲究,岗位对调。诸葛诞从镇东将军、都督扬州军事,调任为镇南将军。毋丘俭从镇安将军、豫州刺史,调任为镇东将军,扬州都督。至于明面上的理由,毋丘俭与丰富的军事经验,多年在边关作战,正好可以防御孙吴。但实际上呢?诸葛诞、毋丘俭都和曹爽有关系,对于司马师而言都不是自己人。而对于不是自己人的人任用,要么就不用,要么用就不会让其在一个地方呆太久,时不时会动一下。你再看司马师对诸葛诞和毋丘俭的职务调动,本质就三个字——不信任!咱们再把视角转到承担责任这个角度来说。司马师承担了伐吴失败的责任,没有处理别人,无独有偶,没过多久,又发生了类似的事情。是岁,雍州刺史陈泰求敕并州并力讨胡,师从之。未集,而新兴、雁门二郡胡以远役,遂惊反。师又谢朝士曰:“此我过也,非陈雍州之责!”这次司马师听从雍州刺史陈泰的建议,结果出问题,司马师立马表态是自己的问题,怪不得陈泰。这说明什么?表面上看司马师有担当,但实际上这事在立人设。但结果也很管用,曹魏朝堂对司马师很服气。【解析】上面材料什么感觉呢?之前文章提到一个点,顺着人性做事,逆着人性做人。对于责任,不想承担责任,有问题会推卸责任,这是人性。司马师这两次逆人性,把责任都给扛了下来,给整个朝堂的感观就是司马师这个领导还算可以,有问题不责怪下面,很有担当。对大多数人来说,有问题、有责任领导不让下面背锅自己扛起来,这就是好领导。既然司马师你都如此表态了,朝臣们也不好穷追猛打再说什么。虽然《资治通鉴》中,司马光引用了习凿齿的评论,对司马师两次承担责任,评价非常高。但就我个人感觉来说,还记不记得之前提到的原则,人的行为必然利己。司马师承担责任同样是利己的,利于他的位置、人设,他不是不知道承担责任带来的风险,也不是他高风亮节敢于承担,而是他不得不承担责任,同时承担责任是两害相权取其轻,仅此而已。对于掌握权力的上位者,我始终坚信一个观点,有功归上,有过归下,永远是大概率事件,没必要去责备,人性使然而已。所以为什么说要“顺着人性做事,逆着人性做人。”《道德经》中有这么一句话:受国之垢,是谓社稷主;受国不祥,是为天下王。你在那个位置上,你就得承受这些,你躲不掉。如果你要推,带来的负面作用会以别的方式体现出来,还不如坦坦荡荡承担下来。推卸责任、不想承担责任就是私心,不过是基于自我之人性的私心。手握权力、号令众人亦是私心,却是基于组织之上自我与组织高度合一之后的私心。所以,《道德经》中还有这样一句话:以其无私,故能成其私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相关资讯